2023年,市工信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聚焦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半导体等着力打造支柱产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鲤鱼跳工门”步伐加快。主要体现在“4个突破”和“4个提升”。
一、2023年工作成效
(一)支撑能力实现突破。工业增加值快速增长。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比全国高3.7个百分点、比西部地区高2.2个百分点,比全区高1.7个百分点,增速全区排位由上年的11位提高到第6位,是近六年来的最高增速。规上工业企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43.6%,工业税收同比增长18%。工业贡献率大幅提升。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4.3个百分点,工业占gdp的比重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23%,较上年提高12.9个百分点。实体经济服务成效显著。在自治区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服务总结大会企业满意度现场测评中我市位列14个设区市首位,获批先进集体。
(二)结构优化实现突破。增长动能发生转换。电池制造业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最大动力,全年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超120%。发展质量实现提升。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9%,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9.2%,比上年提升3.5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工业投资总量连续三年排名全区第一,全年工业投资占全市固投比重为29.3%,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
(三)产业集聚效应提升。重点产业链持续补链强链。新能源全产业链加快成型,比亚迪、多氟多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式投产,龙电铜箔、宸宇负极、安达正极等项目落地开工,我市登上2023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全国50强第36位。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初具规模,落地车身三四级分总成、前端框架总成等零部件项目,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南宁)—东盟汽车产业合作发展论坛,助推与东盟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半导体产业形成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模组制造、靶材和光掩膜基版等研发制造能力,华芯振邦半导体项目投产,实现广西晶圆级先进封装测试零的突破。传统造纸产业加快改造升级,太阳纸业一期技改项目竣工,带动一批深加工企业集聚,高端纸制品深加工产业园项目顺利推进。工业招商模式不断创新。轨道交通产业招商“以市场换产业”取得突破,依托南宁轨道线路建设,签约引进12个装备制造项目和15家智慧交通软件企业,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加快构建。探索供应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利用电商头部企业全鑫科技集团的销售优势,引进一批生活用纸企业以“轻资产 供应链服务 订单包销”模式落地。
(四)项目建设质效提升。“双百”在库项目全区第一。全年新增自治区“双百双新”项目13个,总在库项目70个,其中“双百”项目19个、位居全区第一;列入“千企技改”工程计划项目240项,其中重大技改项目123项,数量均居全区第一。重大项目加快建成投产。宸宇富基、龙电华鑫、比亚迪试车场等一批重点项目实现开工建设,比亚迪45gwh、太阳纸业项目一期、华芯振邦等一批项目实现竣工投产。财政投入大幅增加。全年市本级下达支持工业发展的资金近35亿元,2021-2023年共下达超百亿元,是“十三五”时期总额的2.6倍。
(五)企业培育成效提升。入规企业全区第一。全年新入规企业173家,较去年增加15家,其中新建入规企业71家,新入规和新建入规企业数量均居全区首位,全市规上企业总数突破1500家。龙头企业全区第一。新增广西工业龙头企业4家、广西工业企业质量管理标杆13家,数量均居全区首位。专精特新企业全区第一。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7家,数量均居全区首位。企业服务平台全区第一。获得2023年度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8个,自治区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认定7个,数量均居全区首位。
(六)布局优化实现突破。东部新城快速发展。1-12月,东部新城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4.9%;六景化工园区引进了瑞福锂业、润建锰系电池材料等项目,产业招商实现破题。“两港一区”规划建设有序推进。深邕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与深圳正式签订共建南宁(深圳)东盟产业合作区战略框架协议,建立“123”规划体系和常态化工作推进机制,积极开展合作区推介活动,构建“深圳研发 南宁制造 东盟市场”合作模式。“十有”园区全区第一。列入2023年自治区“十有”园区4个,数量居全区首位。
(七)创新水平持续提升。“产学研”合作深化。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南宁)—东盟汽车产业合作发展论坛,助推与东盟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获中央电视台报道。服务桂电南宁研究院与企事业单位大力开展科研合作项目30项,与华芯振邦等企业共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10个。企业技术中心和瞪羚企业全区第一。新增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3家,广西瞪羚企业20家,数量均居全区首位。国家级绿色工厂和自治区级绿色设计产品全区第一。新增6家国家级、4家自治区级绿色工厂,35种产品进入自治区级绿色制造名单,国家级绿色工厂及自治区级绿色设计产品入榜数量均居全区首位,高新区成为国家级绿色园区。
(八)数转智改实现突破。获批全国首批数字化转型试点。2023年我市作为全区唯一城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获中央财政扶持资金1.5亿元,数字化转型迈入新阶段。智能制造标杆和数字化车间全区第一。获认定智能制造标杆企业2家,数字化车间16家,数量均居全区首位。软件业发展取得新成效。润建股份有限公司连续2年入选“中国软件百强”企业,广西梯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市迈越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挂牌上市。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市工信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持跨境产业融合发展与“向海图强”双向发力,持续做好强产业的文章,加快企业数转智改,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一)推动工业持续提速。深入开展实体经济调研服务,继续出台工业稳增长政策,提升“服务保障企业稳增长拓市场”等助企活动成效,力争上规入统工业企业150家以上。
(二)狠抓重点项目建设。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制度,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重点推动贝特瑞、安达、盛鑫、润建等项目加快开工,比亚迪系列项目全部达产满产,太阳纸业项目二期、多氟多二期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一批项目列入自治区“双百双新”项目计划。
(三)加快产业补链强链。坚持以资源换产业、以场景换产业、以市场换产业,加快与自治区合作设立新能源汽车、半导体、铝产业发展三支基金,大力推广“以市场换产业”等招商新模式,积极对接引进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化工新材料等产业优质项目,力争全年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60个。
(四)提升园区发展能级。加速东部新城和“两港一区”建设,夯实工业发展核心增长极。推动南宁(深圳)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加快完成编制合作区产业规划,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产业转移。深化园区改革发展,推行“小管委会 大平台”管理运行模式,健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推动园区聚焦产业加快发展。
(五)推进企业数转智改。加快出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实施方案,推进试点企业数字化改造工作,以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和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继续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引进建设一批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以“产学研”融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