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ag旗舰厅

当前位置:ag旗舰厅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南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3-08-25 15:47      作者: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积极应对工业下行压力,着力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全力打好稳工业保运行攻坚战,工业生产稳定向好,工业投资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开创了工业振兴的新格局。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

——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3.2%。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4.2%。

——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0.2%。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工业投资和用地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全年工业投资增长53.2%,增速创近21年新高,增速和总量位居全区第一,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2021年的13.4%提高至25.1%,大幅提升11.7个百分点;市本级工业用地成交面积占全部“招拍挂”出让土地71.6%,比前五年平均占比提高36.6个百分点,更多土地用于工业发展。

(二)产业发展抢占新赛道。全年新签约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01个、投资额1458.54亿元。成功引进了比亚迪电池、太阳纸业、龙电华鑫等一批百亿项目,特别是新能源产业引进了比亚迪等行业领军企业,带动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工业招商实现从“招企业”向“引产业”转变,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抢占了一席之地。

(三)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年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24个,其中百亿项目7个,百亿项目开工数量超过前三年总和;投产竣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2个。列入自治区“双百双新”项目库项目71个,其中新增入库项目31个,数量均居全区第一。已投产比亚迪东盟、邕宁电池等重大项目,南宁成为比亚迪国内建设速度最快的电池生产基地。

(四)工业发展形成新格局。拓展工业发展空间,向东加快规划建设东部新城,向南推进临空经济示范区与国际铁路港协调联动,“一体两翼”产业格局加快形成。六景化工园区获得自治区批准设立,邕宁区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深入实施产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大会战,全年建设标准厂房形成实物面积超130万平方米,申报获得园区基础设施专项债50.05亿元、发债金额全区第一。

(五)企业实力再上新台阶。全年新入规工业企业158家,其中新建投产入规73家,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406家。全市共有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426家,亿元企业产值同比增长8.2%,高于全市平均增速6.8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新增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7家,数量排名全区前列。

(六)创新驱动激发新动能。推进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建设,与中南大学共建新能源电池研究院。积极推进比亚迪智能新能源汽车综合测试场项目开工,着力建设国内功能最集中、全面,具有全球首创反季节测试能力的新能源汽车综合测试场,吸引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南宁集聚发展。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新增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16家,自治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数量位居全区前列。

(七)绿色发展提供新动力。绿色发展提供新动力。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超额完成自治区工信厅下达的下降3.5%的年度工业节能目标。2022年有6家企业获批自治区绿色工厂、6家企业获批国家绿色工厂、6家企业产品列入自治区绿色设计产品名单、高新区进入国家和自治区绿色园区名单、广西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进入自治区绿色供应链管理核心企业名单,入榜数量居全区前列。

三、2023年工作思路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期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提出的“五个牢牢把握”和“五个更大”重要要求,紧抓当前中央赋予广西和南宁新定位新使命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围绕“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定位,落实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持续发挥南宁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作用,全力抓好产业攻坚、项目攻坚、招商攻坚、园区攻坚。

(一)狠抓重大项目招引及建设。开展好“制造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推动一批项目列入自治区增产增效、补链强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3个500”项目清单中。加强重点项目策划,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电子信息、金属及化工新材料等产业的项目策划,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扎实开展项目策划和储备,推动一批项目列入2023年广西“双百双新”项目计划。推进项目加快建设,强化项目开竣工节点管理,争取开工建设龙电华鑫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华芯振邦等一批项目,实施南南铝箔新能源电池铝箔技改等一批技术改造项目。加强全产业链精准招商,完善工业招商工作机制,研究工业重点产业招商方向等问题,围绕千亿重点产业“链主”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引进一批产业带动性强、关联度高、亩均效益好的延链补链强链项目。

(二)强化企业培育服务。落实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政策措施效应,落实用好自治区和我市出台的一季度支持工业经济稳增长措施,助力企业稳预期、提信心。强化企业培育。实施中小企业培育“三个一”工程,创建自治区级以上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新增上规入统企业。加强企业服务。完善领导联系服务工业企业制度,落实工业振兴特派员联系服务企业机制,及时解决企业生产问题。加强融资服务,发挥“两台一会”贷款平台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持续开展“两强两促”服务企业活动,发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开展针对性企业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难题,推动企业质量提升。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开展“南宁制造·邕有佳品”系列展销推广等活动,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供需对接,帮助我市工业产品进商超、入社区、上工地,支持龙头企业采购本地中小微工业企业产品,建立本地产业链供应链购销体系,推动我市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三)加快发展千亿元重点产业。锚定主攻方向,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思维,持续补链强链延链,加快打造千亿重点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大力引进新能源整车项目及关键零部件项目,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的重要基地。电子信息产业,推动光学声学、半导体、新型显示等产业与东部地区和东盟国家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壮大汽车电子、光伏、信创产业。金属及化工新材料产业,围绕新能源电池产业引进和建设碳酸锂、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上下游项目,加快打造国内重要的电池新材料制造基地。铝精深加工产业,加快构建铝精密加工、铝铸造、再生铝三大铝加工产业体系,积极引进国内再生铝和铝精深加工企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打造轨道高端装备产业链,推动轨道及车辆配套大部件、牵引信号控制系统及零部件等延链补链项目落地,发展水污染处理、固废处理等环保环卫装备产业。林产品加工产业,加快构建“原材料及造纸助剂—木浆、竹浆、蔗渣浆—纸制品—包装印刷”全产业链造纸产业集群和“原材料-人造板-高端绿色家居”木材加工全产业链。食品加工产业,壮大调味品、肉制品、预制菜等行业,打造特色鲜明的食品产业基地。

(四)持续优化“一体两翼”工业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城市各板块、各区域比较优势,科学谋划工业布局,抓紧完善东部新城、“两港一区”重大规划,加快形成“一体两翼”工业发展格局。加速东部新城建设,谋划培育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精细化工等大进大出临港产业,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的重要基地。加快“两港一区”建设,谋划推动对外通道提档升级,探索建立“国内研发制造 东盟组装”等跨境产业发展模式,重点布局电子信息等跨境产业。

(五)推动园区扩量提质。深入实施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大会战,重点推进东部新城、临空经济示范区、现代工业产业园、“两港一区”等园区建设,支持解决道路、供排水、污水处理、电力燃气设施等落后难题,推进标厂、社会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园区发展新形象。推动县域园区发展,加快出台南宁市实施工业园区产业引导办法,结合县区资源禀赋及现有产业基础,布局一批产业链配套环节。引导县域积极发展林产品、食品、建材、造纸等优势产业,着力打造“一县一品”特色产业。

ag旗舰厅的版权所有 ag旗舰厅 copyright@ 2019 南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国际联网备案号:45010302000435 网站标识码:4501000068 电话:0771-5530956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