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ag旗舰厅

当前位置:ag旗舰厅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南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2-11-08 10:45      作者: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将强工业作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的首要任务,扎实推进工业振兴三年行动,着力优化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突出创新驱动,工业经济实现稳中提速、稳中提质,工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一、主要工业指标完成情况

——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5%。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

——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1.2%。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1.9%。

——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34.6%。

二、工业发展情况

(一)工业稳定较快发展,速度效益进一步提升

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两年平均增长5.2%、高于全区0.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9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效益持续向好,1-11月,规上工业企业税收同比增长12.9%,比上年同期提高12.7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3%,比上年同期提高9.5个百分点。

(二)企业培育成果显著,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35家,其中新建投产125家,数量均居全区第一,去年和今年新建投产的219家企业新增产值占全市新增产值总量的83.3%,拉动全市增长7.9个百分点。亿元企业达447家,较上年同期多55家,对全市增长贡献率达120.1%,拉动全市增长11.4个百分点,其中,瑞声三家、南南铝加工、浮法玻璃、世纪创新等重点企业加快成长,成为工业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5家,自治区级、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家和113家,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

(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增长后劲进一步增强

列入自治区“双百双新”在库项目61个,数量居全区第一,其中开工16项、竣工投产11项。海天调味品项目、李宁东盟中心项目分别于2月、6月开工建设,为加快南宁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产投汽车青秀产业园生产配套园区、产投创新产业园二期项目分别于5、6月开工,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林”的强大载体。东创精密、日行科技等一批电子信息产业链强链补链项目先后投产,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加快形成。

(四)补链强链成效明显,发展动能进一步集聚

全市共新签约工业项目178个,总投资额797.15亿元,其中三大重点产业项目投资额比重超50%。引进金泰克半导体存储产业研发制造基地、赢拓ai智能创新终端生产、阳光通信移动智能终端制造等电子信息产业项目,推动以瑞声科技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加快集聚,“瑞声好声音”获李克强总理肯定;引进多氟多20gwh锂电池、玉柴芯蓝新能源动力、金固轮毂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配套项目,推动以合众等企业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引进吉锐生物新药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填补我市在生物技术药研发领域的空白;引进了农夫山泉上林生产基地、绝味食品广西产业园、德馨餐饮果浆配料生产基地等其他产业项目,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五)工业园区加快建设,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

全市工业园区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9.1%、占全市比重达77.2%。其中,三大国家级开发区规上工业产值占全市比重34.3%,较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三大开发区产值平均增长16.6%,高于全市平均增速7.1个百分点,对全市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2%。全市共推进1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累计争取政府专项债额度31亿元用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11月5日,东部产业新城建设启动工作动员大会顺利召开,标志着我市又一重大产业发展平台开发建设正式拉开帷幕。

三、2022年工作思路

(一)着力发展新兴和优势产业链

深入实施“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推动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和智能终端核心零部件、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特色食品等6条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链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力攻坚生产合规性问题、实现新能源乘用车本地产零的突破;特色食品产业着力打造广西-东盟经开区特色食品产业园。

(二)狠抓重大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工作理念,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加强重点项目谋划,加快推进新签约项目开工建设,推动20个以上项目列入2022年广西“双百双新”项目计划;强化项目储备,多渠道争取投资,加大招商力度,加强要素保障,严格监督考评,形成“策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的项目梯次推进、滚动发展的良好局面。重点推动太阳纸业、瑞声千亿产业园、东盟—李宁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世纪创新智慧显示园区等项目加快开工,多氟多锂电池一期、海天蚝油车间等项目年内投产。力争2022年全年推进重点项目100项以上。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支持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力争2022年实施技术改造300项以上。

(三)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

全面实施驻点招商行动。围绕全市主导产业,瞄准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等重点区域,派驻工作专班驻点集中招商,着力引进一批重点产业投资合作项目。持续开展产业链招商。以新兴及优势产业链“链长工作制”为抓手,大力开展行业招商、以商招商、重资产招商、资本招商等模式招商,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链精准招商。

(四)优化提升工业园区

推进东部产业新城建设。加快推进东部产业新城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突出完善交通、水、电、气、网等产业基础设施配套,用足用活存量用地,完成一批用地储备,加快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重点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六景绿色化工园区建设,完成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编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充分利用市级财政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专项债券与其他社会资金等多种途径筹措资金,收储一批建设用地,完善一批园区基础设施项目,推进建设一批标准厂房。加强园区产业定位。出台工业园区产业差异化发展工作备忘录,突出目标导向和责任导向,明确各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方向,逐步形成“一县区一主导产业”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五)加快企业培育

推动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对龙头企业实施“一企一策”帮扶政策,重点支持瑞声、南南铝加工、美斯达、合众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推动新建入规企业。加强对临规企业扶持服务,支持新建项目加快投产释放产能。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制定专精特新三年行动计划,加大专精特新政策宣传和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一对一或多对一服务。

(六)加强工业企业服务

强化运行协调和企业服务。定期召开工业运行协调会议,强化经济运行精准调度,深入实施区、市、县三级领导服务企业活动。加强工业振兴特派员工业企业服务力度,研究制定南宁市工业振兴特派员管理和考核办法,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提升工业企业服务水平。加大投融资力度。充分发挥“两台一会”中小企业贷款平台作用,做实融资平台,做精融资服务,提升融资实力,突出对临规、新建入规、“专精特新”企业及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的精准支持。

(七)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推进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建设。在电子信息、新材料领域引进建设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支持现有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落实国家鼓励加大研发投入政策,支持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八)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力争结构节能,做好新上项目能耗强度控制,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大三大重点产业占比;狠抓管理节能,强化能耗监测预警分析,突出“有保有压”的精准导向,加强工业技术改造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管理,合理优化统计方法;加快技改节能,继续深挖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潜力,引导企业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实现经济运行与能耗“双控”双达标;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力度,尽可能采用清洁、可再生能源,进一步优化园区能源结构。


ag旗舰厅的版权所有 ag旗舰厅 copyright@ 2019 南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国际联网备案号:45010302000435 网站标识码:4501000068 电话:0771-5530956

"));
网站地图